首页   商业地产     
商业地产案例分享-太原茂业天地项目(二)

商业地产案例分享-太原茂业天地项目(二)

原创 李桂松 李富松 段小丽 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组

导读:本项目直面太原商业红海竞争,以数据驱动精准诊断资产痛点。报告系统提出业态焕新、空间重构、数字运营三维策略,旨在通过文化赋能与资本规划,实现资产价值从85亿到120亿的跨越式增长。全文共105400字,由北京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组原创供稿。

作者:李桂松 |北京云阿云智库平台理事长

作者:李富松 | 北京云阿云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作者:段小丽 | 北京云阿云智库平台公共关系总裁13811016198

太原茂业天地资产增值与运营破局实战报告

目录

一、市场分析及项目概述

二、本体SWOT 及项目现状

三、竞品分析及应对策略

四、核心挑战及破局路径

定位升级与客群策略

六、招商创新及政策汇总

七、空间优化及场景创新

八、业态规划及品牌焕新

九、运营管理提升策略

十、资产优化与实施策略

三、竞品分析及应对策略

(一)太原商业整体竞争格局:多层级分流下的生存挑战

1. 商圈梯度竞争:“一主三副 + 特色细分” 格局成型

当前太原商业已形成 “核心引领、区域补充、特色分流” 的多层级格局,各板块定位差异明显,但对长风亲贤商圈(茂业天地所在核心区)形成多维度冲击:

竞争层级

代表商圈 / 项目集群

核心定位

商业体量(2024 年)

客群特征

对茂业天地的冲击点

城市级核心

长风亲贤商圈(万象城、茂业、天美)

中高端全客层消费中心

200 万㎡

高收入家庭、商务白领、年轻潮流客群

商圈内卷,同质化业态(零售 / 餐饮)占比 60%,客流重叠率 35%

区域级核心

迎泽柳巷商圈(钟楼街、食品街)

传统大众 + 文旅消费

150 万㎡

本地居民、游客、学生客群

2024 年钟楼街客流 2200 万人次,分流 15% 年轻游客客群

新兴潜力

晋源晋阳湖商圈(古县城商业、吾悦)

文旅 + 家庭休闲

80 万㎡(含在建)

家庭亲子、景区游客

吾悦广场屋顶摩天轮 IP+60% 首店率,分流 20% 家庭客群

新兴潜力

综改示范区商圈(苏宁广场)

产业配套 + 社区消费

60 万㎡(含在建)

产业工人、周边居民

分流 10% 商务通勤客群,挤压日常消费需求

特色细分

滨东学府商圈(北美 N1、社区商业)

潮流艺术 + 社区便民

45 万㎡

90 后 / 00 后年轻客群、社区居民

北美 N1“艺术策展 + 潮牌” 模式,分流 25% 年轻客群

社区升级

美特好、亿家亲等转型商超

便民服务 +“胖东来式” 体验

30 万㎡(单店 1-2 万㎡)

社区家庭、日常消费客群

免费试吃 / 寄存 + 民生商品,分流 12% 日常消费客群

2 核心竞争特征:三大矛盾加剧生存压力

“高端虹吸”与“大众分流”并存:万象城(奢侈品集群)、天美(高端美妆)虹吸 30% 高净值客群,同时社区商业(美特好)、文旅商业(古县城)分流 25% 大众 / 家庭客群,茂业天地陷入 “中间挤压” 困境。

“首店内卷”与“体验同质化”凸显:2024 年太原新增首店 218 家(同比增长 42%),万象城、吾悦广场首店占比超 60%,但 70% 首店集中在餐饮 / 零售,体验业态(如 XR、数字艺术)仍稀缺,导致 “首店引流效果递减”。

“数字化差距”与“服务断层”明显:万象城会员超 120 万(活跃率 25%)、吾悦广场抖音矩阵曝光超 1000 万次,而茂业天地数字化订单占比仅 8%,中小租户服务支持不足(留存率 65%,低于万象城 20 个百分点)。

(二)核心竞品深度解析:从“直接对标”到“潜在威胁”

1.直接核心竞品(长风亲贤商圈内):正面挤压最激烈

1.1 太原万象城:“奢侈品 + 体验”双引擎的领导型对手

核心概况:

定位:太原唯一 “奢侈品 + 全客层体验” 商业体,2024 年销售额 45 亿元(占商圈 37.5%),客流 4000 万人次。

业态与品牌:零售 45%(含 12 个国际奢侈品品牌,如 Gucci、LV)、体验 20%(华北最大 2000㎡室内冰场 + meland club 亲子乐园),首店 52 家(含 12 家全国首店)。

运营亮点:会员 120 万,黑卡会员(年消费 50 万 +)占比 3%,贡献 30% 销售额;年度大型活动 10 场(如 “冰上艺术节”),单场引流超 10 万人次。

核心威胁:奢侈品集群虹吸高净值客群(茂业高端客群流失 18%),体验业态客均停留 4.2 小时(茂业仅 2.8 小时),挤压家庭 / 年轻客群。

可突破短板:本土文化缺失(35% 本地客群希望增加晋商元素)、中小租户支持不足(留存率 70%,低于茂业 5 个百分点)。

1.2 天美新天地:“高端美妆 + 精致服务”的细分冠军

核心概况:

定位:太原 “高端精品零售” 标杆,2024 年销售额 12 亿元,客单价 280 元(高于茂业 55.6%)。

业态与品牌:零售 60%(25 个国际美妆品牌,如海蓝之谜、莱珀妮,占太原高端美妆市场 60% 份额),餐饮 20%(高端西餐 / 轻食)。

运营亮点:女性客群占比 75%,“双十一” 美妆单日销售额 3000 万元;提供 “一对一造型设计 + 奢侈品养护” 专属服务,会员复购率 50%。

核心威胁:垄断高端美妆客群,茂业高端美妆销售额仅为天美 1/3,女性客群占比(60%)低于天美 15 个百分点。

可突破短板:业态单一(体验占比 15%,低于茂业)、夜间经济薄弱(22 点闭店,夜间销售额占比 18%,低于茂业 10 个百分点)。

1.3 华宇百花谷:“亲子 + 年轻潮流”的细分挑战者

核心概况:

定位:“家庭亲子 + 年轻潮流” 双客群,2024 年客流 3200 万人次(节假日 10 万人次 / 天),亲子业态销售额占比 35%。

业态与品牌:体验 25%(1.2 万㎡卡通尼乐园,太原最大亲子乐园)、零售 35%(潮牌集合店如 FFF),首店 35 家(亲子 / 潮牌为主)。

运营亮点:18-25 岁年轻客群占比 40%(高于茂业 12 个百分点),线上直播单场销售额 200 万元。

核心威胁:亲子业态垄断(茂业家庭客群流失 15%),年轻客群运营更精准,分流 20% 潮牌消费客群。

可突破短板:高端客群不足(客单价 150 元,低于茂业 20%)、数字化滞后(AR 导航 / 虚拟试衣未覆盖)。

2. 潜在威胁竞品(商圈外):分流风险逐步扩大

2.1 太原吾悦广场(晋源区):“场景 IP + 首店”的新入局者

核心优势:2024 年开业,招商率 98.5%,首店率 60%(如怂火锅华北首店),屋顶摩天轮 IP 年度引流 800 万人次,家庭客群占比 65%。

威胁程度★★★★☆,依托晋阳湖景区(1500 万客流 / 年),分流茂业 20% 家庭客群,首店类型与茂业重叠度 40%。

2.2 北美新天地 N1(滨东学府区):“艺术 + 潮牌”的年轻杀手

核心优势:定位 “潮流艺术商场”,举办 “安迪沃霍尔麻将展” 等艺术活动,潮牌占比 30%(如 INXX 山西首店),18-35 岁客群占比 70%。

威胁程度:★★★☆☆,分流茂业 25% 年轻客群,艺术场景打卡传播度高(小红书相关笔记超 5 万条)。

2.3 美特好超市(社区店):“便民服务 + 性价比” 的大众分流者

核心优势:对标胖东来改造,提供免费试吃、寄存、衣物修补,民生商品价格低于市场价 5%-10%,社区客群复购率 70%。

威胁程度:★★☆☆☆,分流茂业 12% 日常消费客群(如生鲜、日用品),削弱大众零售业态竞争力。

3.竞品运营数据量化对比:差距与优势清晰化

指标

太原茂业天地

太原万象城

天美新天地

华宇百花谷

太原吾悦广场

差距分析

年销售额(亿元)

21

45

12

22

18(开业首年)

仅为万象城 46.7%,略低于百花谷 4.5%,高端 / 亲子消费缺口大

日均客流量(万人次)

7.5

11

5

8.8

7.2(开业首年)

低于万象城 31.8%、百花谷 14.8%,客流吸附力弱

客单价(元)

180

350

280

150

160

高于百花谷 / 吾悦,但仅为万象城 51.4%,高端消费力不足

首店数量(家)

28(区域首店为主)

52(12 家全国首店)

15(高端美妆首店)

35(亲子 / 潮牌)

42(60% 首店率)

首店质量 / 数量均落后,全国性首店缺失

会员复购率

42%

55%

50%

48%

38%(新客为主)

复购率最低,会员粘性不足

数字化订单占比

8%

22%

15%

12%

18%(直播驱动)

数字化运营差距最大,线上引流能力弱

物业估值(亿元)

85

150

65

95

70(开业首年)

估值仅为万象城 56.7%,资产增值潜力未释放

(三)差异化应对策略:构建 “本土文化 + 年轻社交 + 数字赋能”三维壁垒

1. 品牌策略:从“首店内卷”到“特色矩阵”,避开正面竞争

1.1 首店分级引进:聚焦“区域独家 + 品类互补”

核心思路:不与万象城 “国际奢侈品首店”、吾悦 “全国首店” 正面拼抢,重点引进 “华北区域首店 + 山西独家首店”,聚焦竞品薄弱品类。

具体措施:

品类精准筛选:2025 年计划引进 15 家首店,重点覆盖 3 类品类:

潮流生活方式:如 “茑屋书店华北首店”(弥补万象城文化业态不足)、“ROARINGWILD 山西首店”(国潮服饰,分流北美 N1 客群)。

特色餐饮:如 “怂火锅山西首店”(避开吾悦华北首店,聚焦本地客群)、“晋味融合菜首店”(本土创新餐饮,差异化万象城西餐)。

沉浸式体验:如 “TeamLab 数字艺术山西首店”(弥补体验业态缺口,客均停留预计 3 小时 +)。

首店培育机制:设立 “首店孵化基金” 300 万元,为新首店提供 6 个月免租期 + 30% 装修补贴(如 ROARINGWILD 补贴 150 元 /㎡),首年目标首店销售额占比从 28% 提升至 35%。

案例参考:深圳华强北茂业天地聚焦 “美妆首店”,2024 年引进 12 个高端美妆首店,销售额增长 45%,证明 “品类深耕” 比 “盲目追首店” 更有效。

1.2 本土品牌孵化:打造 “晋商文化 IP”,差异化竞品

核心思路:利用竞品 “本土文化缺失” 短板,孵化本土品牌,形成 “商业 + 文化” 独特标签。

具体措施:

本土品牌集合计划:设立 500 万元 “晋商文创孵化基金”,筛选 10 家本土品牌(如 “老香村文创线”“晋绣手作”),在地下 1 层打造 2000㎡“晋味集合店”,提供免费场地 + 数字化培训。

跨界联名合作:与汾酒、晋剧 IP 合作,推出 “汾酒文创快闪店”(售卖联名饮品 / 周边)、“晋剧主题服饰店”(本土设计师联名款),目标单店月均销售额 50 万元,成为 “网红打卡点”。

数据支撑:2024 年成都宽窄巷子本土品牌销售额占比 30%,年轻客群占比 55%,证明本土文化品牌可有效提升差异化竞争力。

1.3 品牌分层运营:强化 “中小租户赋能”,补竞品短板

核心思路:针对万象城 “重核心租户、轻中小租户” 短板,提升中小租户留存率,形成 “核心品牌 + 特色中小品牌” 互补矩阵。

具体措施:

中小租户赋能体系:

经营诊断:北京云阿云团队每月为中小租户提供 1 次数据分析(如客流热力图、销售转化),定制 “直播带货计划”(如本土文创店月度直播 2 场)。

营销共享:将中小租户产品纳入 “会员积分兑换池”,年度开展 12 场 “中小品牌联合促销”(如 “晋味美食节”),目标中小租户销售额增长 18%,留存率从 65% 提升至 75%。

核心品牌绑定: 20 家核心品牌(如 UR、太二酸菜鱼)签订 “区域独家协议”,约定 3 年内不在 3 公里内其他商场开店,构建品牌壁垒。

2 场景体验策略:从“同质化空间”到“文化 + 社交”沉浸场景

2.1 主题楼层重构:打造“一层一文化,一层一社交”

核心思路:打破传统 “零售 / 餐饮 / 体验” 分区,按 “客群 + 文化” 重构楼层,差异化万象城 “业态分区” 模式。

具体规划:

楼层

主题定位

核心业态与场景

目标客群

差异化亮点

3F

晋商文化工坊

非遗手作(晋绣 / 推光漆器)+ 晋商博物馆 + 亲子文化课

家庭客群

避开百花谷 “纯亲子乐园”,加入文化启蒙

4F

年轻潮流社交区

1500㎡XR 电竞馆 + 800㎡潮牌快闪空间 + 露营风酒吧

18-35 岁年轻客群

弥补万象城潮流社交不足,夜间营业至 24 点

5F

空中文化花园

星空投影 + 晋剧小剧场 + 露天餐饮

全客层(侧重情侣)

差异化吾悦摩天轮,打造 “文化 + 夜景”IP

2.2 活动 IP 化运营:从 “单次引流” 到 “持续复购”

核心思路:打造自有活动 IP,避免 “跟风做活动”,提升用户记忆点与复购率。

具体措施:

“茂业晋潮文化节” IP:每年春秋各 1 届,邀请 50 位非遗传承人 + 30 家本土品牌参与,设置 “晋剧展演 + 文创市集 + 非遗手作课”,2025 年目标活动期间客流增长 40%,销售额增长 35%。

年轻社交活动常态化:每月 1 场 “潮流主题活动”(如 “电竞比赛”“潮牌穿搭大赛”),与本地 KOL(如 “太原潮生活”)合作,每场目标吸引 5000 人次 +,社交媒体阅读量 100 万次 +。

夜间场景升级:将 5F 空中花园改造为 “夜间文化市集”,引入 15 家特色小吃 + 5 家文创摊位,配套 “晋剧灯光秀”,目标夜间客流占比从 28% 提升至 35%。

2.3 服务体验优化:从“基础服务”到“文化增值”

核心思路:针对天美 “精致服务” 优势,打造 “文化 + 个性化” 服务,差异化竞品。

具体措施:

文化增值服务:每日 3 场 “晋商文化讲解”(免费)、周末 “潮流穿搭咨询”(本土设计师坐阵),目标消费者满意度从 82 分提升至 88 分。

会员专属体验:黑卡会员(年消费 10 万 +)可免费参加 “晋商文化节 VIP 晚宴”+“非遗手作私教课”,金卡会员(年消费 5 万 +)享 “亲子工坊优先预约”+“免费停车 3 小时”,目标会员权益使用率从 40% 提升至 60%。

3.数字化策略:从“工具应用”到“全域融合”,缩小差距

3.1 智慧商场升级:打造“全场景便捷体验”

核心思路:针对万象城、吾悦数字化优势,投入 800 万元升级智慧系统,解决 “停车难、找店难、互动弱” 痛点。

具体措施:

全链路智能服务:

AR 室内导航:精准到店铺货架(如 “雅诗兰黛口红区”),解决 55% 消费者 “找店难” 问题。

虚拟试衣间:覆盖 80% 服装品牌,支持 3D 试穿 + 搭配推荐,目标减少试衣时间 50%,转化率提升 15%。

无感支付:停车场 + 餐饮 / 零售门店全覆盖,目标停车排队时间从 30 分钟缩短至 5 分钟,收银效率提升 40%。

数据中台搭建:整合客流、销售、会员数据,构建 “三维客群标签”(如 “25 岁女性 - 每月 2 次 - 偏好潮牌 + 电竞”),为招商 / 营销提供支撑,目标营销活动转化率从 8% 提升至 15%。

3.2 私域流量运营:构建 “年轻客群数字阵地”

核心思路:借鉴吾悦广场抖音矩阵经验,聚焦年轻客群,打造 “小程序 + 社群 + 直播” 私域体系。

具体措施:

小程序生态:升级 “茂业晋潮” 小程序,新增 “潮牌商城 + 文化体验预约 + 直播带货” 功能,目标 2025 年注册用户从 8 万突破 50 万,线上销售额占比从 8% 提升至 15%。

直播带货体系:打造 2 个专业直播间(潮流 / 文化主题),邀请本土 KOL(如 “太原吃货君”)+ 品牌主理人,2025 年计划直播 1000 场,目标直播销售额突破 5000 万元,带动线下客流增长 15%。

社群精细化运营:按 “兴趣标签” 建立 200 个私域社群(如 “晋商文化群”“电竞爱好者群”),安排专人每日发布 “专属优惠 + 活动预告”,目标社群覆盖核心会员 10 万人,社群转化率从 5% 提升至 12%。

(四)策略落地保障与效果预测

1. 落地保障:从“组织”到“风险”全链路管控

1.1 组织保障:成立“差异化策略执行小组”

牵头方:茂业国际控股 + 北京云阿云联合管理,下设 3 个专项组:

品牌业态组(5 人):负责首店引进 + 本土品牌孵化,考核指标 “首店销售额占比”“本土品牌增长率”。

场景体验组(4 人):负责主题改造 + 活动 IP 运营,考核指标 “客均停留时间”“活动引流人次”。

数字化组(3 人):负责智慧系统升级 + 私域运营,考核指标 “小程序注册量”“数字化订单占比”。

机制:每月召开进度会,每季度进行效果复盘,未达标项需 72 小时内提交整改方案。

1.2 资金保障:设立 “专项基金” 1.5 亿元

资金来源:茂业利润留存 60%(9000 万元)+ 集团补贴 30%(4500 万元)+ 政府补贴 10%(1500 万元,如首店补贴、数字化改造补贴)。

资金用途:首店孵化 3000 万元、场景改造 5000 万元、数字化升级 5000 万元、应急储备 2000 万元。

1.3 风险保障:建立 “三级预警机制”

一级风险(首店引进失败):储备 20 家备选首店品牌,48 小时内启动替补谈判(如茑屋书店未落地,启动诚品生活谈判)。

二级风险(客流未达标):临时加推 “会员专属优惠”(如满 200 减 50),联合 10 家核心品牌开展 “限时促销”。

三级风险(成本超支):优先削减非核心支出(如传统广告投放),保障首店 / 数字化核心投入。

2.效果预测:2025 年核心指标目标

指标

2024 年现状

2025 年目标

提升幅度

达成路径

年销售额(亿元)

21

26

+23.8%

首店 + 本土品牌销售额增长,夜间经济贡献提升

日均客流量(万人次)

7.5

9.0

+20%

文化体验 + 年轻社交业态引流,活动 IP 带动

客单价(元)

180

210

+16.7%

高端会员消费 + 文化体验增值服务拉动

首店品牌数量(家)

28

43

+53.6%

华北区域首店 + 山西独家首店引进

会员复购率

42%

50%

+19.0%

分层权益 + 场景化会员活动

数字化订单占比

8%

15%

+87.5%

智慧系统升级 + 私域直播带货

物业估值(亿元)

85

105

+23.5%

业绩增长 + 品牌价值提升,吸引资本关注

(五)总结:从“中间挤压”到“特色突围”

太原茂业天地的核心竞争策略,并非 “对标万象城做奢侈品”“模仿百花谷做亲子”,而是抓住 “本土文化缺失 + 年轻社交不足 + 中小租户服务弱” 三大竞品短板,通过 “晋商文化 IP + 年轻社交场景 + 数字赋能” 构建独特壁垒。

2025 年通过 15 家特色首店引进、2000㎡晋商文化区改造、800 万元数字化升级,有望实现 “客流量增长 20%、销售额增长 23.8%、物业估值增长 23.5%”,从 “长风亲贤商圈中间者” 升级为 “太原本土文化 + 年轻消费第一目的地”,为同类城市商业项目 “差异化突围” 提供可复制的 “茂业模式”。

四、核心挑战及破局路径

(一)核心挑战:六大关键矛盾制约项目升级

1. 业态调整与租户稳定的平衡矛盾:短期收益与长期优化的冲突

痛点具象化:

项目当前传统服饰(占零售 38%)、低效餐饮(坪效<8000 元 /㎡/ 年)等老化业态占比超 35%,此类业态坪效仅 6000-8000 元 /㎡/ 年,远低于项目平均 1.17 万元 /㎡/ 年。若一次性清退 2.5 万㎡低效租户,按 3 个月空置期、6 元 /㎡/ 天租金测算,将损失租金 450 万元;且核心租户(如万达影城)与低效餐饮存在 “观影 + 用餐” 客流联动,2024 年调研显示 30% 核心租户关注周边业态匹配度,低效租户集中撤离可能导致核心租户续租意愿下降。

此外,业态调整期间,原依赖传统服饰的客群可能转向万象城(同类品牌占比 45%),参考 2022 年华宇百花谷业态调整数据,日均客流短期下降 18%,季度销售额减少 22%。

行业案例警示:2023 年太原某商业项目因一次性清退 20 家低效租户,核心租户留存率从 90% 降至 78%,直至 6 个月后新业态开业才恢复客流,期间损失租金超 600 万元。

2. 空间改造与正常运营的协调矛盾:施工干扰与消费体验的冲突

痛点具象化:

项目计划改造西侧独栋(1.5 万㎡)及 5 层屋顶(1500㎡闲置空间),改造期间面临三重干扰:① 西侧通道封闭 1-2 个月,导致现有 15 家租户日均客流下降 60%,月损失销售额 300 万元;② 施工噪音(白天超 60dB)、粉尘(PM2.5 超标)影响餐饮 / 亲子业态,2024 年消费者调研显示 58% 家庭客群会避开施工区域;③ 消防 / 环保部门要求施工时间限制在 10:00-18:00,改造周期从 4 个月延长至 6 个月,额外增加成本 120 万元。

行业案例参考:2024 年太原万象城屋顶花园改造因未做好隔音,5 层餐饮客单价下降 18%,亲子业态客流减少 25%,改造周期延长 2 个月,印证施工干扰的实际影响。

3. 数字化转型的成本与技术矛盾:高投入与慢回报的压力

痛点具象化:

数字化转型需覆盖 “智慧商场平台(800 万元)+ 数据中台(600 万元)+ 智能硬件(500 万元)”,总投入超 1900 万元,而收益需 1-2 年显现。同时面临两大短板:① 太原商业地产数字化人才空缺率 45%,从北上广引进数据分析师 / AI 工程师,人均年薪 25-35 万元,较本地高 80%;② 60% 中小租户未使用线上工具,需额外投入 200 万元培训,否则数字化工具使用率可能低于 30%(参考 2023 年太原某项目数据)。

数据佐证:项目 2024 年三费占营收比 53.36%,远超行业优秀水平(40%-45%),数字化投入进一步挤压短期利润。

4.资产增值与短期收益的平衡矛盾:长期投入与股东要求的冲突

痛点具象化:

资产增值依赖 “首店引入(补贴 800 万元 / 年)+ 空间改造(500 万元 / 年)+ 品牌升级(300 万元 / 年)”,但首店盈利需 6-8 个月,太阳能供电系统年均折旧 50 万元,而茂业国际控股要求年度利润率不低于 8%(2024 年项目利润率 8.5%),长期投入可能导致 2025 年利润率降至 7.5% 以下。

5. 团队能力与战略落地的匹配矛盾:创新需求与现有短板的差距

痛点具象化:

项目升级需 “首店招商 + 数字化运营 + 文化策划” 能力,但现有团队存在三大缺口:① 首店自主招商占比仅 30%,依赖北京云阿云,对潮牌选址逻辑理解不足,首店引进成功率可能低于 50%;② 仅 2 人具备数据分析能力,智能会员系统使用率仅 40%;③ 2023 年非遗展因策划粗糙,客流 1.2 万人次(预期 3 万),文化资源整合能力薄弱。

6.品牌同质化与体验普通化矛盾:差异化缺失的市场压力

痛点具象化:

太原商业体品牌重合度高,中端时尚品牌重合 65%、餐饮重合 52%,导致消费者选择疲劳。项目现有体验业态占比 15%,远低于万象城(20%),客均停留时间 2.1 小时(行业优秀水平 3.5 小时),缺乏 “不可替代” 的体验场景。

(二)破局路径:六大体系化策略化解矛盾

1. 分阶段业态调整策略:“渐进替换 + 风险对冲”保障平稳过渡

核心逻辑: “筛选 - 引入 - 优化” 三阶段推进,避免短期冲击

阶段

时间节点

核心任务

具体措施

量化目标

筛选期

0-3 个月

低效租户分级 + 核心客流保障

① 按 “坪效 + 联动性” 分 A/B/C 类:A 类(<6000 元 /㎡/ 年)优先清退,B 类(6000-8000 元)缩短租期,C 类(8000-10000 元)暂留;② 与万达影城签订协议:承诺匹配 3 家高客流新租户,给予 5% 租金优惠;③ 引入国潮快闪店(租金按销售额 15% 抽成)

日均客流不低于调整前 90%,租金损失<150 万元

引入期

4-8 个月

首店 + 本土品牌落地 + 动线联动

① 首批引入 5 家首店(怂火锅华北首店、ROARINGWILD 山西首店)+3 家本土品牌(晋味文创);② 潮牌区与影院联动:消费满 300 元赠电影票;③ 每周监测业态坪效,低于 1 万元 /㎡/ 年及时调整

首店日均引流 1500 人次,新区域坪效 1.1 万元 /㎡/ 年

优化期

9-12 个月

低效租户清退 + 业态组合定型

① 清退 B 类租户,给予 1 个月租金补偿(50 万元);② 形成 “潮牌 25%+ 文化体验 20%+ 特色餐饮 30%” 组合

新业态占比 80%,区域坪效 1.2 万元 /㎡/ 年

案例支撑:借鉴成都远洋太古里 “本土品牌孵化” 模式,通过分阶段引入,2023 年其本土品牌销售额占比提升至 30%,验证渐进策略有效性。

2. 错峰改造与体验补偿策略:“时间拆分 + 空间隔离 + 权益挽回” 降低干扰

2.1时间错峰:避开运营高峰

施工时段拆分:结构改造(噪音大)安排在 22:00-6:00,装修(噪音小)安排在 10:00-18:00,周末 / 节假日停工;

关键节点抢工:屋顶改造集中 2 个班组(白天 + 夜间),4-5 月完成(避开雨季),周期压缩至 4 个月;

进度可视化:在入口 / 小程序公示进度(如 “3 月 15 日恢复西侧通道”),降低客群焦虑。

2.2空间隔离:物理分隔 + 动线优化

施工区封闭:采用 2.5 米高隔音围挡(隔音 30dB+),外侧贴改造效果图 / 新业态海报,将施工区转化为 “营销展示区”;

临时动线:开通中央裙楼至西侧独栋的透明连廊,安排专人引导(配备导航牌),确保西侧租户客流不低于改造前 50%;

安全保障:设置防滑地垫 / 警示灯,配备 2 名安全员(每小时巡查),购买 500 万元公众责任险。

2.3体验补偿:权益挽回客群

消费补偿:向改造区域消费者发放 “满 100 减 30 元” 补偿券,月支出 100 万元,带动周边销售额提升 10%;

临时活动:在中庭举办周末脱口秀 / 儿童魔术(每周 2 场),每场吸引 2000 人次;

会员福利:向年消费超 5 万元会员赠送 “停车券 + 餐饮券” 礼包,会员复购率不低于 90%。

阶段目标:改造期间日均客流下降<10%,消费者满意度≥80 分,改造后新区域首月客流突破 2 万人次。

3. 轻量化数字化转型策略:“先易后难 + 租户协同”降低门槛

核心逻辑:分三阶段落地,优先高 ROI 项目

阶段

时间节点

核心任务

具体措施

量化目标

工具落地期

0-6 个月

轻量化工具快速上线

① 投入 200 万元升级会员系统:实现积分跨业态通用、个性化优惠券推送;② 引入抖音本地服务商,项目与租户 7:3 分摊直播费用(每周 2 场);③ 150 万元升级智能停车:车牌识别 + 无感支付,停车时长从 30 分钟缩至 10 分钟

会员线上活跃度 35%→50%,直播月销 300 万元,自驾转化率 + 15%

中台建设期

7-12 个月

数据中台搭建 + 租户赋能

① 400 万元搭建轻量化中台:开发客群画像、销售监测模块(暂不做 AI 预测);② 设立 100 万元租户补贴:使用数字化工具的租户最高补 5 万元 / 家;③ 与万达影城合作开发 “业态联动模块”(共投 200 万元)

80% 中小租户会用 1 种工具,数据驱动招商决策占比 50%

全面升级期

13-24 个月

技术试点 + ROI 优化

① 300 万元试点 AR 试衣 / 虚拟试妆(潮牌 / 美妆区);② 150 万元引入 AI 客服,替代 30% 人工;③ 每季度评估数字化 ROI(如会员系统 ROI 2.5:1)

数字化带动销售额 + 15%,会员复购率 + 10%

成本控制:总投入 1500 万元(低于原计划 21%),通过政府数字化补贴(200 万元)、租户分摊(300 万元),项目自投仅 1000 万元。

4. 长短收益平衡策略:“短期保利润 + 长期提估值” 双轨并行

4.1短期收益保障:锁定核心来源

核心租户锁定:与沃尔玛、万达影城签订 3 年续租协议,租金年增 5%(高于行业 3%),每年增加核心租金 400 万元;

非租金挖潜2025 年开展 24 场快闪 / 展览(如春节年货市集),非租金收益从 8% 提升至 10%,补充租金 300 万元;

成本管控:压缩传统广告(500 万→300 万),推行 “全员成本责任制”(部门超支<5%),运营成本同比降 3%,节省 200 万元。

4.2长期投入分层:优先高回报项目

建立优先级矩阵:

项目类型

代表项目

2025 年投入

预期收益

周期

A 类(高回报)

首店引入、屋顶夜市

800 万元

租金 + 15%,估值 + 5 亿元

1 年

B 类(中回报)

太阳能供电系统

250 万元

能耗 - 12%,绿色补贴 300 万元

2 年

C 类(低回报)

全面 AR 覆盖

0 万元

A/B 类见效后推进

3 年 +

首店投入精准化: “引流 + 盈利” 分级补贴,高引流高盈利首店(怂火锅)补 200 元 /㎡,高引流低盈利(小众潮牌)补 100 元 /㎡,总补贴从 800 万降至 500 万元。

4.3政策补贴对冲:最大化外部支持

专项小组申报:3 人团队对接政策,2025 年目标获取首店补贴 200 万、绿色商场补贴 300 万、文旅补贴 150 万,覆盖 37.5% 长期投入;

税收优惠:申请 “小微企业扶持 + 文化产业减免”,年节省税收 100 万元。

阶段目标:2025 年利润率≥8%,物业估值从 85 亿升至 100 亿,实现 “短期盈利 + 长期增值”。

5.团队能力提升策略:“培训 + 引入 + 合作” 三位一体

5.1内部培训:激活现有潜力

首店招商培训:与北京云阿云合作,每月 1 次专项培训(首店挖掘、谈判技巧),培训后参与实战(如对接 ROARINGWILD),6 个月内自主招商占比 30%→50%;

数字化培训:选 5 名骨干参加阿里云商学院认证(数据分析师 / 电商运营),合格者薪资 + 10%,2025 年具备数据分析能力成员 2 人→7 人;

文化策划培训:安排 3 人参与山西博物院 “晋商展” 策划,邀请非遗传承人每月讲座,团队独立策划活动参与人次 1.2 万→2.5 万。

5.2外部引入:填补高端缺口

关键岗位招聘:2025 年招 “首店招商经理(5 年一线经验)+ 数字化总监(3 年中台经验)+ 文化主管(本土文旅经验)”,人均年薪 30-40 万,完成 15 家首店奖 10 万;

柔性引才:与 RET 睿意德合作,聘 2 名专家每月指导,年费用 50 万(低于全职 50%);

校招储备:与山西大学设 “商业地产定向班”,年招 10 人(营销 / 数字媒体专业),3 年培养为骨干。

5.3合作赋能:借外部资源

首店合作:与北京云阿云签独家协议,2025 年协助引入 8 家华北首店 + 5 家山西首店,“一对一结对” 传授经验,2026 年自主招商 70%;

数字化外包:数据中台 / AI 客服外包给阿里云,安排 2 人参与开发,2025 年团队独立使用核心功能;

文化合作:与山西博物院建 “文化资源库”,2025 年办 “晋商文化节”,文化衍生销售破 500 万元。

阶段目标:2025 年底,首店自主招商 50%,数字化工具使用率 80%,独立策划活动人次超 3 万。

6.品牌与体验差异化策略:“孵化 + 场景 + 社交” 构建壁垒

6.1三级品牌孵化体系:破解同质化

体系架构:

孵化层级

投入规模

品牌数量

案例参考

预期收益

战略级

2000 万基金

3-5 家 / 年

成都太古里本土设计店

销售额 + 25%,独家品牌占比 15%

区域级

800 万扶持

8-10 家 / 年

上海新天地设计展

差异化率 + 15%

实验级

300 万试错

15-20 家 / 年

北京三里屯潮玩实验室

年轻客群 + 20%

具体措施:与山西大学合作孵化 10 个本土设计品牌,设 200㎡“创新实验室” 测试新品,引入米兰设计师季度合作。

6.2主题楼层场景革命:提升体验感

晋商文化体验区:投 1500 万建 2000㎡体验馆,引入 12 个非遗工坊(平遥推光漆器、晋绣),与平遥古城、云冈石窟合作开发联名文创产品(如晋商票号主题盲盒、石窟纹样服饰),设置 “晋商大讲堂”(每周 2 场非遗传承人讲座)、“手工体验课”(如端午包粽子、中秋做月饼),目标文化客群引流提升 30%,客均停留时间增加 45 分钟,文创产品月销售额突破 80 万元。

未来生活实验室:规划 1500㎡空间,引入华为全屋智能、小米智能家居体验店(提供 “沉浸式家居场景试住” 服务),设置 XR 电竞体验区(配备 10 台专业 VR 设备,举办月度电竞比赛)、元宇宙概念店(支持虚拟形象购物、数字藏品兑换),与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合作举办 “季度创新科技展”,目标科技爱好者客群增长 50%,年轻家庭客群占比提升 25%,科技类业态月均客流量突破 1.2 万人次。

6.3社交空间重构:强化停留体验

艺术装置区:每季度邀请 1 位知名艺术家(如太原本土雕塑家、北京新媒体艺术家)创作大型互动装置,参考上海 K11 “艺术购物中心” 模式,2025 年计划引入 “晋商文化数字艺术墙”(可触摸互动,展示晋商发展史)、“星空主题中庭装置”(夜间灯光秀),目标艺术装置打卡率提升至 40%,社交媒体曝光量突破 800 万次 / 年。

共享办公区:设置 200 个灵活工位(配备高速 WiFi、会议间),引入 WeWork 运营模式,提供 “日租 + 月租” 套餐(日租 80 元 / 工位、月租 1500 元 / 工位),面向周边写字楼白领、创业团队开放,目标日均使用人数 150 人,共享办公收入月均突破 15 万元。

开放式休闲阶梯:借鉴泰国 Siam Discovery 设计,在中庭打造可容纳 300 人的多功能阶梯(配备充电接口、休闲靠垫),用于举办小型讲座、亲子活动、电影放映,确保每 50 米设置 1 个社交休息区(配备绿植、沙发),目标公共空间停留时间占比从 10% 提升至 25%。

体验升级量化目标:2025 年客均停留时间从 2.1 小时提升至 3.5 小时,空间体验满意度从 78% 提升至 90%,社交空间使用率日均达 1.2 万人次,场景互动参与率月度超 8 万人次。

(三)实施保障体系:三大维度确保策略落地

1.组织保障:专项小组 + 考核机制

专项推进小组:设立 “项目升级专项领导小组”,由茂业国际控股项目负责人与北京云阿云运营总监共同担任组长,下设 5 个执行小组:

小组名称

核心职责

人员配置

考核指标

业态调整组

低效租户清退、新业态引入

8 人

业态调整周期≤12 个月,租金损失<500 万

空间改造组

施工协调、体验补偿

6 人

改造期间客流下降<10%,安全事故 0 起

数字化组

系统开发、租户培训

7 人

数字化工具使用率≥80%,销售额 + 15%

团队建设组

培训、招聘、合作对接

5 人

首店自主招商占比≥50%,人才留存率≥85%

品牌体验组

品牌孵化、场景打造、社交空间运营

9 人

客均停留时间≥3.5 小时,满意度≥90%

考核机制:实行 “月度进度考核 + 年度绩效挂钩”,完成考核目标的小组发放 10%-20% 奖金,未完成目标的扣减 5%-10% 奖金,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推进。

2. 资金保障:专项资金池 + 多渠道融资

专项资金池:整合三类资金,设立 2500 万元 “项目升级专项资金池”:

① 项目利润留存 1000 万元(2024 年项目净利润提取 30%);

② 茂业国际控股补贴 800 万元(按年度商业板块预算划拨);

③ 政府补贴 700 万元(首店补贴 200 万、绿色商场补贴 300 万、文旅补贴 150 万、税收优惠 50 万);

多渠道融资:与招商银行签订 500 万元信用贷款协议(年利率 4.5%),应对临时资金缺口;与租户协商 “改造成本分摊”(如潮牌租户承担 20% 公共区域改造费用),额外筹集 300 万元,确保资金链稳定。

资金管理:实行 “专款专用、按进度拨款”,例如空间改造组完成 50% 进度拨付 30% 资金,验收合格后拨付剩余 70%,避免资金浪费。

3.风险保障:预警机制 + 应急预案

风险预警指标:建立 “核心风险监测表”,对关键风险设置预警阈值:

风险类型

预警指标

应对触发条件

业态调整客流流失

日均客流连续 2 周下降超 10%

启动临时快闪活动、会员专属福利

改造超期超支

改造进度滞后计划 15%、成本超支 10%

更换施工团队、优化改造方案

数字化工具使用率低

工具上线 1 个月使用率低于 50%

加强租户培训、增加补贴力度

首店引进失败

首店签约率低于 60%

扩大品牌筛选范围、调整补贴政策

应急预案:针对每类风险制定详细预案,例如 “业态调整客流流失” 预案:

① 48 小时内新增 5 场快闪活动(如国潮市集、网红直播);

② 向核心会员推送 “满 200 减 50 元” 专属券;

③ 联合周边写字楼开展 “工作日午餐特惠” 活动,确保 3 天内客流回升至正常水平。

季度风险评估:每季度召开风险评估会议,邀请外部专家(如商业地产咨询顾问、律师)参与,更新风险预警指标与应急预案,确保风险可控。

(四)总结:从“跟随者”到“特色标杆”的转型路径

太原茂业天地面临的六大核心挑战,本质是商业项目从 “传统运营” 向 “创新升级” 转型的共性矛盾 —— 既要解决 “短期盈利” 的生存问题,又要布局 “长期增值” 的发展方向;既要应对 “同质化竞争” 的市场压力,又要弥补 “团队能力” 的内部短板。

通过 “分阶段业态调整、错峰改造、轻量化数字化、长短收益平衡、团队能力提升、品牌体验差异化” 六大破局路径,结合 “组织、资金、风险” 三大保障措施,项目将实现三大核心目标:

短期(2025 年):日均客流突破 8.5 万人次,销售额达 26 亿元,利润率维持在 8% 以上,完成 A 类资产增值项目,物业估值提升至 100 亿元;

中期(2026 年):首店自主招商占比超 70%,数字化工具带动销售额增长 20%,客均停留时间突破 4 小时,成为长风亲贤商圈 “年轻潮流 + 本土文化” 特色标杆;

长期(2027 年):品牌差异化率达 40%,文化体验业态销售额占比 25%,物业估值突破 120 亿元,形成可复制的 “商业 + 文化 + 科技” 融合运营模式。

最终,项目将从 “跟随万象城、天美新天地” 的同质化竞争中突围,成为太原商业地产 “差异化转型” 的典范,为同类城市商业项目提供 “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增值、兼顾本土特色与创新体验” 的实践经验。

五、定位升级及客群分析

(一)战略定位升级:构建“三维一体”城市生活生态体

1.总体定位跃迁:从“商业载体”到“体验式城市生活中心”

升级逻辑:突破传统商业 “购物主导” 的单一功能,融合 “购物 + 餐饮 + 娱乐 + 文化 + 社交 + 商务” 六大场景,打造太原 “15 分钟生活圈” 核心载体。参考成都远洋太古里(2024 年非购物消费占比 65%、客均停留 4.5 小时)、上海新天地(文化体验消费占比 35%)的成功经验,实现从 “消费场所” 到 “生活目的地” 的转型。

功能落地策略:

功能维度

现状短板

升级措施

2025 年目标

购物功能

传统零售占比 45%,坪效 1.17 万元 /㎡/ 年

缩减低效零售至 35%,增加 “首店零售 + 体验式零售”(如 AR 试衣店、定制家居),引入 ROARINGWILD 等潮牌首店 15 家

零售坪效 1.5 万元 /㎡/ 年,首店销售占比 35%

商务功能

无专属商务空间,商务客群占比 15%

2 层新增 500㎡“共享商务空间”,配备 3 个会议室(时租 200 元)、20 个临时工位(日租 80 元),提供高速 WiFi(1000M)

商务客群占比 20%,空间日均使用 50 人

生活服务功能

便民服务覆盖率 60%,社区复购率 45%

引入 7-Eleven(山西首店)、社区医疗站、宠物托管中心,设置 “家庭服务中心”(整合母婴、亲子摄影)

便民服务覆盖率 90%,社区复购率 55%

文化体验功能

文化业态占比 5%,客群文化需求未满足

4 层规划 1500㎡“晋商文化体验区”,引入非遗工坊、晋商博物馆,举办 “晋潮文化节” 2 届 / 年

文化体验消费占比 15%,活动引流 2 万人次 / 场

2. 主题定位聚焦:打造 “晋韵潮流生活港”

主题内涵: “晋商文化” 为精神内核,以 “潮流时尚” 为表现形式,形成 “本土文化 + 现代消费” 的差异化记忆点,区别于万象城 “国际范”、天美新天地 “高端化”。

落地细节:

① 文化元素植入:项目入口复刻平遥票号门头,中庭打造 “动态汾河微缩景观”(结合灯光模拟四季景色),连廊悬挂 “晋商人物插画”,让消费者在购物中感受晋文化氛围;

② 文化业态运营:引入平遥推光漆器、晋绣等 12 个非遗工坊,与山西博物院合作展出晋商文物复刻品,每月举办 “晋商大讲堂”(邀请非遗传承人授课),目标文化体验区日均客流 1.5 万人次;

③ 潮流文化融合:每年举办 “晋潮音乐节”“国潮设计展”,推出 “晋商票号卫衣”“汾河潮玩” 等联名商品,参考西安 SKP-S(2024 年年轻客群占比 60%),目标年轻客群对文化潮流产品复购率 40%。

数据来源:北京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数据库

2025-10-7点击数/观注度 10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