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商业地产案例分享-成都凯德・天府项目(六) |
商业地产案例分享-成都凯德・天府项目(六) 原创 北京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组 导读:本报告深度剖析成都凯德・天府项目。面对同质化竞争与存量压力,项目凭借“枢纽区位+优质资产+专业运营”核心优势,通过文商旅融合与数字化升级,实现客流、销售与资产价值显著增长,为行业提供了存量商业破局的系统策略与实战范例。全文共103300字,由北京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组原创供稿。 成都凯德・天府项目资产优化增值管理报告 目录 一、市场分析及项目概述 二、SWOT 及项目现状与优化策略 三、竞品分析及应对策略 四、核心挑战及破局路径 五、定位升级与客群分析 六、招商创新及政策汇总 七、空间优化及场景创新 八、业态规划及品牌焕新 九、运营管理提升 十、资产优化与实施策略 十一、项目建议及行业启示 十、资产优化与实施策略 (一)资产优化路径:分阶段递进,实现资产价值阶梯式增长 1. 短期优化(1-2 年,2025-2026 年):快速破局,夯实基础 1.1核心目标 通过 “低成本、快见效” 的局部调整,实现 “租金提升 15%、空置率降至 8%、资产估值从 16 亿元增至 18 亿元”,为中期优化奠定基础。 1.2具体措施 空间局部优化:聚焦高潜力区域,消除客流死角 优先改造 L3 层东侧(客流仅为楼层平均 40%)与 L5 层西侧(空置率 20%):投入 300 万元拓宽通道(从 3 米至 4.5 米)、增设 “天府文化主题引导标识” 与互动打卡点(如熊猫造型装置),同时优化垂直交通(新增 1 部 L4-L5 层手扶电梯),目标区域客流增长 30%,空置铺位 12 个月内全部填充。 升级中庭临时活动场地:投入 150 万元搭建 “可拆卸舞台 + 动态灯光系统”,年均举办活动从 50 场增至 100 场(如亲子嘉年华、文化沙龙),活动带动客流增长 25%,关联消费提升 20%。 业态微调:保留核心商户,补充高流量品类 淘汰低效商户:基于 “商户健康度评估模型”(销售贡献 30%+ 客流带动 25%+ 满意度 10%),淘汰 15%(18 家)低效商户(如 B1 层坪效低于 300 元 /㎡/ 月的超市、L2 层销售额增速低于 2% 的大众女装),释放面积 2000㎡。 补充高流量品类:引入 “网红轻食(如霸王茶姬主题店)、亲子体验(如奈尔宝迷你店)、文化零售(如交子文创店)” 等短平快业态,其中 B1 层引入霸王茶姬后,目标日均客流 800 人次,带动周边商铺销售额增长 15%。 品牌补充:聚焦首店与区域连锁,快速提升吸引力 引入区域首店 12 家(如 Manner 咖啡城南首店、观夏香薰区域首店),提供 “3 个月免租期 + 300 元 /㎡装修补贴”,首店品牌租金溢价 15%-20%,目标首店带动楼层客流增长 25%。 补充区域连锁品牌 15 家(如奈雪的茶 PRO、西西弗书店),签订 “弹性租约”(基础租金 + 销售额扣点),确保品牌稳定性,降低空置风险。 1.3案例参考 北京朝阳合生汇通过 “短期局部改造 + 首店引入”,1 年内租金提升 18%,空置率从 12% 降至 7%,其 “聚焦高潜力区域、快速填充高流量品牌” 的策略可直接复制,结合成都本地文化特色调整品类即可。 2. 中期优化(3-5 年,2027-2029 年):全面升级,打造核心竞争力 2.1核心目标 完成 “空间全面改造 + 业态深度升级 + 品牌矩阵焕新”,实现 “租金提升 30%(从 8.5 元 /㎡/ 天至 11 元 /㎡/ 天)、资产估值突破 25 亿元、客户复购率从 65% 提升至 80%”,成为城南商业标杆。 2.2具体措施 空间全面改造:重构商业空间逻辑,强化文化与体验属性 外部形象升级:投入 2000 万元改造项目外立面,采用 “川西竹编纹样金属幕墙 + 超白玻璃”,主入口打造 “交子币主题艺术装置”(高 10 米),成为城南地标打卡点,目标外部客流吸引力提升 40%。 内部空间重构: 中庭改造:投入 1500 万元打造 “天府文化沉浸式中庭”,底部设置 “微型川西庭院”(面积 500㎡),顶部悬挂 “动态蜀锦装置”(面积 200㎡),可配合活动变换图案,提升空间体验感; 屋顶利用:投入 800 万元打造 “屋顶文化社交花园”(面积 3000㎡),设置 “盖碗茶休闲区”“川剧小剧场”,成为商务与家庭客群社交核心区,目标屋顶花园年接待客流 50 万人次。 业态深度升级:构建 “文化 + 品质 + 体验” 三维业态体系 文化体验业态占比从 15% 提升至 25%:引入 “四川省川剧院沉浸式剧场”(面积 1500㎡)、“蜀绣非遗工坊”(面积 800㎡),打造 “川西文化体验动线”,目标文化客群占比从 10% 提升至 20%。 品质消费业态占比从 40% 提升至 50%:L1 层引入奢侈品集合店(如寺库奥莱),L2 层引入设计师品牌集群(如密扇、无用),L5 层引入高端健康管理中心(如爱康国宾私人体检),目标高净值客群年均消费从 6.5 万元提升至 10 万元。 体验娱乐业态占比从 25% 提升至 20%(优化结构):淘汰传统影院,引入 “VR 沉浸式体验馆”(面积 500㎡)、“室内冲浪俱乐部”(面积 1000㎡),目标体验业态客单价从 120 元提升至 200 元。 品牌矩阵焕新:形成 “核心 + 主力 + 特色 + 新兴” 四级品牌体系 核心品牌(10%):引入城市首店 5 家(如奈尔宝家庭中心城市首店、WeWork 城市首店),成为项目形象担当,目标核心品牌引流占比达 30%。 主力品牌(30%):升级现有品牌(如 Coach 奥莱升级为精品店),引入高端连锁品牌(如 Wagas、泰康拜博口腔),目标主力品牌销售额占比达 50%。 特色品牌(40%):培育本土文化品牌(如方所文创天府主题店)、跨界品牌(如川剧 + 餐饮融合店),目标特色品牌差异化竞争力排名城南第一。 新兴品牌(20%):引入网红潮牌(如 X11 潮玩、朱光玉火锅),通过快闪测试市场,目标新兴品牌吸引年轻客群占比提升至 50%。 3. 长期优化(5 年以上,2030 年起):生态构建,实现可持续增长 3.1核心目标 构建 “商业 + 文化 + 社区 + 产业” 融合的可持续商业生态,资产估值突破 35 亿元,轻资产收入占比达 20%,成为全国 “文化 + 商业” 融合标杆。 3.2具体措施 商业生态延伸:从 “商业运营” 到 “生活服务平台” 社区服务融合:与周边 10 个高端社区合作,提供 “社区团购、家政服务、老年康养” 等便民服务,项目成为社区生活核心枢纽,目标社区客群占比从 40% 提升至 60%。 产业资源联动:与成都文旅局合作,将项目纳入 “成都文化旅游线路”,联动都江堰、青城山等景区推出 “文化旅游联票”,目标外地客群占比从 20% 提升至 35%。 数字化生态完善:从 “工具应用” 到 “数据驱动生态” 搭建 “凯德天府数字生态平台”:整合会员数据、商户数据、社区数据,为品牌提供 “精准选址、智能选品、动态定价” 的数据服务,目标数据服务收入占比达 5%。 推出 “数字会员卡”:打通 “商业消费、文化体验、社区服务” 权益,会员可凭积分兑换景区门票、社区服务,目标会员生态消费占比达 70%。 (二)轻资产运营打造:从 “重持有” 到 “轻输出”,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1. 轻资产模式构建:明确转型路径与核心能力输出 1.1转型目标 2030 年轻资产收入突破 1 亿元(占总营收 20%),输出管理项目 5 个,打造 “凯德天府运营” 连锁品牌。 1.2核心能力输出体系
2. 管理输出:聚焦三类项目,精准匹配需求 2.1输出项目类型与案例 三四线城市新兴商业项目:如绵阳某 10 万㎡商业综合体,项目缺乏运营经验,输出 “全案运营管理服务”: 派驻 5 人核心团队(运营总监 1 名、招商经理 1 名、数据分析师 1 名、客服主管 1 名、工程主管 1 名),搭建标准化运营体系; 导入凯德天府品牌资源库,引入区域首店 8 家(如 Manner 咖啡绵阳首店、奈雪的茶 PRO); 目标:项目开业 1 年出租率达 90%,租金水平高于区域平均 20%,管理服务费收入 800 万元 / 年。 一线城市存量改造项目:如上海某老旧商场(15 万㎡),需业态升级与数字化改造,输出 “专项管理服务”: 提供 “业态规划方案”(淘汰 30% 传统零售,增加 25% 体验业态); 导入数字化运营系统(客流分析、会员管理、智能停车); 目标:改造后项目销售额增长 40%,数据服务费 + 绩效分成收入 1200 万元 / 年。 企业定制商业项目:如某互联网公司总部配套商业(5 万㎡),需匹配员工与周边商务客群需求,输出 “定制化运营服务”: 规划 “商务轻食 + 共享办公 + 健身中心” 业态组合; 提供 “企业员工专属权益”(如折扣、积分); 目标:企业员工消费占比达 60%,基础管理费收入 500 万元 / 年。 3. 品牌输出:标准化复制,打造连锁效应 3.1品牌标准化体系 视觉形象标准化:统一 “凯德天府” 品牌 LOGO、外立面设计、室内导视系统,确保各输出项目品牌辨识度一致; 运营流程标准化:编制《凯德天府运营管理手册》,涵盖招商、客服、营销、财务等 10 大模块,共 200 项标准流程; 文化 IP 标准化:输出 “天府文化” IP 资源(如交子币主题装置、川剧体验活动),结合项目所在地文化特色微调(如输出至西安项目时,融入秦腔文化)。 3.2品牌扩张路径 第一阶段(2027-2028 年):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输出 2 个项目(如重庆永川、四川德阳),验证品牌复制可行性; 第二阶段(2029-2030 年):拓展至长三角、珠三角三四线城市,输出 3 个项目,形成区域连锁效应; 第三阶段(2031 年起):探索海外输出(如东南亚华人聚集城市),将 “中国文化 + 商业” 模式推向国际。 4. 资源整合输出:变现核心资源,提升盈利空间 4.1品牌资源输出 向合作项目开放 “凯德天府全球品牌资源库”(含 300 + 品牌资源),收取 “资源对接费”(100 万元 / 项目 / 年); 为合作项目提供 “首店招商专属支持”,成功引入城市首店奖励 20 万元 / 家、区域首店奖励 10 万元 / 家。 4.2供应商资源输出 整合 “装修、物流、营销” 等供应商资源,为合作项目提供 “集采服务”,收取 “集采服务费”(采购金额 2%); 例如为合作项目对接装修供应商,采购成本降低 15%,项目节省成本 1000 万元,我方获取 20 万元服务费。 4.3会员资源输出 向合作项目开放 “凯德天府高净值会员库”(年消费 10 万元以上会员 3000 人),提供 “跨项目权益共享”(如成都会员到西安项目可享 VIP 服务); 收取 “会员共享费”(50 元 / 人 / 年),目标 2030 年会员共享收入达 200 万元。 (三)实施策略与保障措施:确保目标落地,降低执行风险 1. 组织保障:构建专业团队,明确职责分工 1.1专项小组设立 成立 “资产优化专项小组”,由项目总经理担任组长,下设 4 个执行小组:
1.2跨部门协同机制 每周召开 “资产优化例会”,各小组同步进度、解决问题(如招商组反馈某首店品牌需求,空间改造组同步调整铺位规划); 每月与凯德集团总部、北京云阿云召开 “协同会议”,整合集团资源(如全球品牌资源)、获取运营支持。 2. 资金保障:多渠道融资,严控成本支出 2.1资金需求与来源 总资金需求:10 亿元(短期 3 亿元、中期 5 亿元、长期 2 亿元),用于空间改造、品牌补贴、轻资产拓展; 资金来源:
2.2成本控制措施 建立 “资金预算跟踪系统”,实时监控各项目支出(如空间改造每笔付款需经造价师审核),超预算 10% 需专项审批; 采用 “分阶段付款” 模式(如装修工程完成 30% 付 30% 款项、验收合格付 50%),降低资金风险; 目标:资金使用效率提升 20%,成本超支率控制在 5% 以内。 3. 风险管控:识别风险点,制定应对预案 核心风险识别与应对
4. 进度管理:制定详细计划,确保按时落地 4.1分阶段进度计划表(2025-2030 年)
4.2进度跟踪与调整机制 周度跟踪:各小组每周提交 “进度周报”,明确 “已完成任务、未完成任务、延误原因”,资产优化专项小组召开周会协调解决(如业态招商组延误首店引入则联合轻资产拓展组共享品牌资源); 月度复盘:每月对比 “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若偏差超 10%(如计划引入 3 家首店仅完成 1 家),则分析原因并调整资源投入(如增加招商人员、提高装修补贴); 年度评估:每年邀请第三方机构(如仲量联行)评估 “资产优化效果”,若未达预期(如租金增速低于 10%),则重新修订下年度计划(如加大首店引入力度、提前启动轻资产输出)。 (四)资产优化与轻资产运营的协同效应 1. 资源复用:降低双重成本 品牌资源复用:为项目引入的首店品牌(如 Manner 咖啡、观夏香薰),优先推荐给轻资产输出项目,减少招商成本(如绵阳项目引入 Manner 时,可复用成都的谈判模板与合作条件),目标招商效率提升 30%; 数字化资源复用:为成都项目搭建的数据中台、智能停车系统,可低成本复制到轻资产项目(如上海存量改造项目仅需投入 30% 的系统开发成本),目标轻资产项目数字化投入降低 70%。 2. 品牌互哺:提升双重价值 成都项目为轻资产赋能:成都凯德天府的 “文化 + 商业” 成功案例,成为轻资产输出的 “品牌背书”,吸引更多合作方(如政府项目优先选择有成功案例的运营方),目标轻资产项目签约周期从 6 个月缩短至 4 个月; 轻资产项目反哺成都项目:输出项目的 “区域客群数据”(如绵阳客群偏好)可优化成都项目业态(如发现绵阳客群偏好亲子体验则加强成都项目亲子业态),目标成都项目客群覆盖精准度提升 25%。 3. 收益互补:降低单一依赖 重资产收益稳定基本盘:成都项目租金、物业费等重资产收益,为轻资产拓展提供 “资金储备”(如 2027 年计划从租金收益中提取 2000 万元用于轻资产团队建设); 轻资产收益提升抗风险能力:2030 年轻资产收入达 1 亿元,占总营收 20%,可对冲重资产 “租金波动风险”(如市场下行时轻资产收入可弥补租金下滑 5% 的缺口),目标项目整体收益波动率从 15% 降至 8%。 (五)总结:资产优化与轻资产运营的核心价值 成都凯德・天府通过 “分阶段资产优化 + 轻资产运营转型”,将实现三大核心价值: 资产价值最大化:从 “短期局部调整” 到 “长期生态构建”,资产估值从 16 亿元突破 35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2%,远超行业平均 5% 的水平; 商业模式升级:从 “重资产持有” 到 “轻重结合”,轻资产收入占比达 20%,开辟 “第二增长曲线”,降低对单一项目的依赖,实现可持续盈利; 行业标杆打造:通过 “文化 + 商业” 融合的资产优化路径与标准化的轻资产输出模式,成为全国商业地产 “存量改造 + 轻资产运营” 的典范,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方法论。 未来,随着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推进,凯德天府可进一步深化 “天府文化” IP,扩大轻资产输出范围,最终实现 “从项目运营到品牌运营、从区域标杆到全国标杆” 的跨越。 十一、项目建议及行业启示 (一)项目发展建议:分阶段聚焦核心目标,实现从“破局” 到“标杆”的跨越 1. 短期建议(1-2 年,2025-2026 年):聚焦 “痛点解决 + 快速见效”,夯实运营基础 1.1核心目标 12 个月内将空置率从当前 15% 降至 8% 以下,日均客流从 1.25 万人次提升至 1.5 万人次,租金水平从 7.2 元 /㎡/ 天提升至 8.5 元 /㎡/ 天,快速扭转运营颓势。 1.2具体落地措施 空置铺位快速填充:优先引入 “短平快” 高流量品牌 建立 “应急品牌资源库”:筛选 20 家 “轻投入、高引流” 品牌(如网红茶饮霸王茶姬、亲子快闪店 meland mini、文创集合店方所快闪),与品牌签订 “3-6 个月临时租约”,租金按 12 元 /㎡/ 天(高于常规 20%)收取,确保空置铺位 15 天内实现临时填充,避免租金损失。 针对 L3 层东侧(空置率 20%)、B1 层(空置率 18%)等重点区域,采用 “快闪 + 常规招商” 双轨模式:先引入网红快闪店(如泡泡玛特限定店)维持客流,同步推进常规品牌招商(如 L3 层引入奈尔宝迷你店),6 个月内完成永久填充。 客流下滑应对:打造 “短期引流活动 + 基础体验升级” 组合拳 每月举办 1 场 “高流量主题活动”:如 “五一亲子嘉年华”(引入儿童剧表演、亲子 DIY)、“国庆天府文化节”(川剧变脸、非遗手作),每场活动投入 50 万元(含场地布置、KOL 推广),目标单场活动带动客流增长 30%,关联消费提升 25%。 快速优化基础体验痛点:1 个月内完成停车场 “反向寻车系统” 安装(投入 80 万元),解决 “找车难” 问题;2 个月内升级 3 层卫生间(投入 50 万元),增设母婴室、儿童洗手台,提升家庭客群体验,目标客户满意度从 75% 提升至 85%。 租金提升:针对核心商户实施 “动态租金调整” 对坪效≥800 元 /㎡/ 月的核心商户(如 L1 层珠宝品牌),提出 “租金上浮 10%+ 附加权益” 方案(如优先获得中庭广告位),通过 “权益置换” 降低商户抵触情绪,目标核心商户租金调整通过率达 80%。 对低效商户(坪效<300 元 /㎡/ 月),启动 “租金谈判 + 业态调整”:若商户同意提升品牌能级(如普通女装升级为设计师品牌),可给予 3 个月租金不变缓冲期;若拒绝调整,则启动撤店流程,释放空间引入高租金品牌(如轻奢配饰)。 2. 中期建议(3-5 年,2027-2029 年):聚焦 “深度升级 + 差异壁垒”,打造区域标杆 2.1核心目标 完成 “空间全面改造 + 业态体系重构 + 品牌矩阵焕新”,实现资产估值从 16 亿元增至 25 亿元,客户复购率从 40% 提升至 65%,成为城南 “天府文化 + 品质商业” 融合标杆。 2.2具体落地措施 空间改造:构建 “文化 + 体验” 双驱动的空间体系 投入 2000 万元实施外立面改造:采用 “川西竹编纹样金属幕墙 + 超白玻璃”,主入口打造 “交子币主题艺术装置”(高 10 米),夜间点亮动态灯光,成为城南地标打卡点,目标外部客流吸引力提升 40%。 投入 1500 万元改造中庭与屋顶:中庭打造 “天府文化沉浸式场景”(底部设置微型川西庭院、顶部悬挂动态蜀锦装置),屋顶打造 “文化社交花园”(面积 3000㎡,含盖碗茶休闲区、川剧小剧场),目标客户停留时间从 2 小时延长至 3.5 小时。 业态升级:构建 “3+2” 核心业态体系(3 大主力业态 + 2 大特色业态) 3 大主力业态:① 品质零售(轻奢 + 设计师品牌,占比 30%),L1 层引入 Coach 精品店、L2 层引入密扇等设计师品牌;② 高端餐饮(商务 + 文化餐饮,占比 25%),L4 层引入柴门荟轻奢川菜、盖碗茶主题餐厅;③ 亲子体验(高端 + 教育,占比 20%),L3 层引入奈尔宝家庭中心城市首店、杨梅红国际私立美校。 2 大特色业态:① 文化体验(占比 15%),L4 层引入四川省川剧院沉浸式剧场、蜀绣非遗工坊;② 科技互动(占比 10%),L5 层引入 VR 川西秘境体验馆、室内冲浪俱乐部,目标特色业态客流贡献占比达 30%。 品牌焕新:打造 “首店 + 本土特色” 双引擎 每年引入城市首店 3-5 家、区域首店 10-12 家:如 2027 年引入观夏香薰城市首店、WeWork 共享办公区域首店,2028 年引入超级猩猩健身天府文化主题首店,首店品牌占比提升至 20%,目标首店带动年度客流增长 25%。 培育 5-8 家本土特色品牌:如联合成都非遗协会打造 “蜀绣文创集合店”、与本地餐饮龙头合作开设 “川剧 + 火锅” 融合店,形成 “国际品质 + 本土特色” 的差异化品牌矩阵,目标本土品牌销售额占比提升至 15%。 3. 长期建议(5 年以上,2030 年起):聚焦 “生态构建 + 轻资产输出”,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3.1核心目标 构建 “商业 + 文化 + 社区 + 产业” 融合的可持续生态,轻资产收入占比达 20%(年营收超 1 亿元),输出管理项目 5 个,成为全国 “文化商业 + 轻资产运营” 标杆。 3.2具体落地措施 商业生态延伸:从 “商业运营” 到 “生活服务平台” 社区服务融合:与周边 10 个高端社区(如誉峰、中海九号公馆)签订合作协议,提供 “社区团购(生鲜 / 日用品)、家政服务(保洁 / 育儿)、老年康养(健康监测 / 理疗)” 等便民服务,项目成为社区生活核心枢纽,目标社区客群占比从 40% 提升至 60%。 产业资源联动:与成都文旅局、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合作,将项目纳入 “成都文化旅游线路”“金融城商务服务配套清单”,联动都江堰、青城山等景区推出 “文化旅游联票”,为金融城企业提供 “商务宴请 + 会议培训” 专属服务,目标外地客群占比从 20% 提升至 35%,商务客群消费占比从 30% 提升至 45%。 轻资产输出:打造 “凯德天府运营” 连锁品牌 管理输出:优先拓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三四线城市项目(如绵阳、德阳),提供 “全案运营管理服务”(团队派驻 + 系统搭建 + 品牌导入),收取 “基础管理费(项目销售额 1%)+ 绩效分成(超额利润 20%)”,目标 2030 年输出 3 个管理项目,管理收入达 6000 万元。 品牌授权:向合作项目开放 “凯德天府” 品牌授权与文化 IP 资源(如交子币主题装置、川剧体验活动),收取 “品牌授权费(500 万元 / 项目 / 年)+IP 使用费(销售额 0.5%)”,目标 2030 年品牌授权项目达 2 个,授权收入达 4000 万元。 资源变现:整合全球品牌资源(300 + 合作品牌)、供应商资源(装修 / 物流 / 营销)、会员资源(3000 + 高净值会员),为合作项目提供 “品牌对接、集采服务、会员共享”,收取 “资源对接费(100 万元 / 项目 / 年)+ 集采服务费(采购金额 2%)”,目标 2030 年资源输出收入达 2000 万元。 (二)行业启示:从项目实践提炼商业地产可持续发展路径 1. 存量商业地产优化:以 “消费者需求” 为核心,走 “精细化 + 差异化” 路线 1.1核心逻辑 当前中国商业地产已进入 “存量竞争” 时代(2024 年全国商业综合体存量超 5 亿㎡,同比增长 8%),传统 “大而全” 的粗放式运营已无法适应市场,需通过 “需求洞察→精准匹配→体验升级” 实现资产增值。 1.2可复制经验 需求洞察精细化:通过 “大数据分析 + 实地调研” 双维度洞察客群需求,如成都凯德・天府通过分析发现 “30-45 岁品质家庭客群亲子消费占比达 40%”,进而加大高端亲子业态投入,该模式可复制至其他项目 —— 例如上海某社区商业通过调研发现 “老年客群占比 35%”,引入社区康养中心,客流增长 25%。 体验升级差异化:避免 “千店一面”,结合项目定位与本土文化打造独家体验,如成都凯德・天府融入天府文化打造 “川剧剧场 + 蜀绣工坊”,区别于竞品 “纯潮流” 定位;北京某商业项目结合京剧文化打造 “京剧主题中庭 + 非遗手作”,客流复购率提升 30%,验证了 “文化 + 商业” 差异化模式的可行性。 数据支撑案例:2024 年全国存量商业项目中,采用 “精细化 + 差异化” 策略的项目平均租金增长率达 18%,远高于行业平均 8%,证明该路径是存量商业优化的核心方向。 2. 运营商核心能力建设:三大能力决定项目竞争力 2.1资源整合能力:从 “单一招商” 到 “生态整合” 案例借鉴:成都凯德・天府依托凯德集团全球品牌资源(如 Coach、MUJI)与北京云阿云本土文化资源(如四川省川剧院),实现 “国际品牌 + 本土文化” 的资源互补,2025 年计划引入的 15 家首店中,8 家来自集团资源,7 家来自本土合作,资源整合效率提升 40%。 行业启示:未来商业运营商需构建 “全球 + 本土” 双资源库,一方面通过集团合作获取国际品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本地政府、行业协会对接文化、社区资源,形成 “资源整合→业态落地→客流增长” 的正向循环。 2.2创新运营能力:从 “基础服务” 到 “场景创造” 案例借鉴:成都凯德・天府通过 “主题活动 + 场景营造” 提升运营创新力,如 2025 年 “五一亲子嘉年华” 投入 50 万元,带动客流增长 35%,ROI 达 1:3.2;同时打造 “屋顶文化花园”,成为商务客群社交核心区,夜间客流占比从 20% 提升至 35%。 行业启示:运营创新需聚焦 “高频互动 + 情感链接”,一方面通过月度主题活动维持客流活跃度,另一方面通过特色场景(如文化空间、社交花园)满足消费者 “体验 + 社交” 需求,避免陷入 “活动同质化” 陷阱。 2.3数字化转型能力:从 “工具应用” 到 “数据驱动” 案例借鉴:成都凯德・天府投入 300 万元搭建 “智慧数据中台”,整合会员、客流、销售数据,实现 “精准营销”—— 针对 30-35 岁金卡会员推送 “亲子套餐 + 轻奢折扣”,营销转化率从 12% 提升至 25%;同时为商户提供 “销售数据看板”,帮助女装品牌调整商品结构,销售额提升 20%。 行业启示:数字化转型不是 “技术堆砌”,而是 “数据赋能运营”,运营商需搭建 “数据采集→分析→应用” 闭环:通过 AI 摄像头、POS 系统采集数据,通过数据中台分析客群偏好、销售趋势,最终应用于营销推送、业态调整、商户赋能,实现 “降本增效”(数字化项目平均运营成本降低 18%,效率提升 40%)。 3. 合作共赢模式:“强强联合” 是商业地产发展的必然选择 3.1案例借鉴:成都凯德・天府 “凯德集团 + 北京云阿云” 合作模式 合作分工:凯德集团提供 “品牌资源(全球 300 + 合作品牌)、资金支持(项目总投资 60%)、标准化运营体系”,北京云阿云提供 “本土文化资源(如四川省川剧院、成都文旅局)、本地招商资源(如本土餐饮品牌)、精细化运营执行”,双方分工明确,优势互补。 合作成果:合作 1 年内,项目空置率从 15% 降至 8%,租金提升 15%,资产估值增长 12.5%,合作效率远高于单一运营商(行业单一运营商平均空置率下降 5%,租金提升 8%)。 3.2行业启示 合作逻辑:商业地产项目需打破 “单打独斗” 思维,根据自身短板选择合作伙伴 —— 缺乏品牌资源的项目可与凯德、万达等头部商业集团合作,缺乏本土资源的项目可与本地运营公司、政府平台合作,通过 “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分成” 实现共赢。 合作形式:除 “股权合作” 外,可探索 “轻资产合作”(如管理输出、品牌授权),降低资金压力,扩大合作范围,如凯德集团通过 “管理输出” 模式,已在全国运营 20 个轻资产项目,平均管理费率达 1.2%,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4. 全球视野下的本土化运营:“国际经验 + 本土特色” 避免 “水土不服” 4.1案例借鉴:成都凯德・天府 “国际模式本土化” 实践 国际经验借鉴:借鉴新加坡 ION Orchard“艺术 + 商业” 模式,在中庭设置艺术装置、举办常设展览,提升空间艺术感;借鉴日本东京银座 GINZA SIX“本土文化 + 高端商业” 模式,将蜀绣、川剧等本土文化融入品牌选品与空间设计。 本土化调整:避免直接复制国际项目 “高端化” 定位,结合成都 “休闲消费” 特点,引入盖碗茶主题餐厅、非遗手作工坊,降低高端业态占比(从 30% 降至 20%),增加体验业态占比(从 20% 提升至 32%),客群覆盖率提升 35%(从高净值客群扩展至家庭、年轻客群)。 4.2行业启示 本土化核心:全球视野下的本土化不是 “国际品牌本土化”,而是 “国际理念 + 本土需求” 的融合,需把握三个关键点:① 定位适配(避免高端化脱离本地消费能力);② 文化融合(将本土文化融入空间、业态、活动);③ 客群匹配(根据本地人口结构调整业态占比)。 数据支撑:2024 年全国 “国际 + 本土” 融合型商业项目平均客流增长率达 25%,高于纯国际品牌项目(15%)与纯本土项目(18%),证明该模式更适应中国市场需求。 总结 成都凯德・天府项目的优化实践,为商业地产行业提供了 “存量优化→轻资产输出→生态构建” 的完整路径:短期通过 “痛点解决” 快速破局,中期通过 “差异升级” 打造标杆,长期通过 “生态 + 轻资产” 开辟新增长曲线;同时提炼出 “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以三大能力为支撑、以合作共赢为模式、以本土化运营为关键” 的行业启示,为存量商业地产项目提供可复制、可落地的参考方案,推动行业从 “粗放增长” 向 “高质量发展” 转型。 附录一:成都凯德・天府项目核心数据汇总 一、销售额数据 2023 年 销售额:8.8 亿元。核心增长动力来自 “家庭客群基础消费 + 天府文化主题活动引流”:全年举办 “交子文化展”“非遗手作节” 等文化活动 12 场,带动文化体验关联消费(文创、餐饮)占比提升至 18%;亲子业态表现突出,meland club、杨梅红国际私立美校等品牌年销售额合计 1.5 亿元,占总销售额 17%;餐饮业态以大众消费为主,周大福、星巴克等成熟品牌贡献稳定流水,占总销售额 35%。 品类结构:传统零售(40%,3.52 亿元)、大众餐饮(35%,3.08 亿元)、亲子体验(17%,1.5 亿元)、生活服务(8%,0.7 亿元),受限于品牌能级与业态结构,高净值客群消费占比仅 10%,低于成都 SKP(30%)、远洋太古里(25%)。 2024 年 销售额:9.9 亿元,同比增长 12.5%。增长核心源于 “业态微调 + 首店引入”:全年引入区域首店 8 家(如 Manner 咖啡城南首店、霸王茶姬主题店),首店品牌年销售额合计 1.2 亿元,拉动整体销售额增长 12%;优化 30% 传统零售面积,引入设计师女装品牌 “密扇”、文创集合店 “方所快闪店”,时尚零售板块销售额同比提升 18%;亲子业态升级,新增 “蜀绣亲子工坊”,带动亲子消费占比从 17% 提升至 20%。 关键节点表现:五一 “天府亲子嘉年华”、国庆 “川西文化节” 单场活动分别带动销售额增长 30%、28%,其中国庆期间文化体验业态销售额突破 800 万元,创年度单周新高。 2025 年上半年 销售额:5.8 亿元,同比增长 18%。增长驱动力来自 “轻奢业态落地 + 商务客群激活”:L1 层引入 Coach 奥莱店、MK 精品店,轻奢零售板块上半年销售额达 0.9 亿元,占总销售额 15%;联动周边写字楼(如交子公园金融城)推出 “商务午餐套餐”,Wagas、Seesaw 等轻食品牌午间销售额同比提升 45%;春节 “文化消费季” 期间,外地游客消费占比达 18%,带动文创、餐饮销售额增长 35%。 品类亮点:体验业态(亲子、文化)销售额 1.3 亿元,占比 22%;轻奢零售、商务轻食成为新增长极,同比增速分别达 40%、38%,传统零售占比进一步压缩至 32%。 二、客流量数据 2023 年 客流量:1480 万人次(日均 4.05 万人次),停车场使用率 75%。客群结构以 “周边 3 公里家庭客群” 为主:30-45 岁家庭客群占比 55%,18-29 岁年轻客群占比 25%,工作日日均客流 3.2 万人次,周末及节假日峰值达 6 万人次;“六一亲子活动”“中秋非遗市集” 等活动单场引流超 3 万人次,活动期间客流停留时间平均 2.1 小时,较平日提升 0.5 小时。 交通接驳:地铁 1 号线、5 号线带来的客流占比 35%,自驾客流占比 40%,因停车场寻车难、缴费排队问题,自驾客群复购率仅 45%,低于行业平均(60%)。 2024 年 客流量:1680 万人次(日均 4.6 万人次),同比增长 13.5%。客群结构优化:年轻商务客群(25-35 岁)占比从 25% 提升至 32%,高净值客群(年消费 10 万元以上)占比从 8% 提升至 12%;全年举办 IP 活动、首店开业活动 45 场,其中 “Manner 咖啡首店开业”“川西 VR 秘境体验展” 单场客流超 4.5 万人次,高频客群(月均到店≥3 次)占比提升至 12%,平均停留时间 2.5 小时。 空间引流:L3 层亲子区、B1 层网红餐饮区成为客流核心区,日均客流分别达 0.8 万人次、0.7 万人次,占商场总客流的 17%、15%;停车场升级 “反向寻车系统” 后,自驾客群复购率提升至 55%,停车场使用率达 82%。 2025 年上半年 客流量:1020 万人次(日均 5.6 万人次),同比增长 21.8%。节假日客流爆发显著:春节假期日均客流 8.5 万人次,同比提升 38%,外地游客占比 22%;五一期间推出 “天府文化主题周”,5 月 1 日客流峰值达 12 万人次,创项目开业以来新高;工作日日均客流稳定在 4.8 万人次,商务客群午间(11:00-14:00)占比达 45%,带动 L4 层轻食区客流密度提升 60%。 区域辐射:客流覆盖范围从 “周边 3 公里” 扩展至 “城南 5 公里”,金融城、世纪城板块客群占比从 15% 提升至 25%,跨区域客流增长成为核心驱动力。 三、租金收入数据 2023 年 平均租金:6.8-10.5 元 /㎡/ 天(折合 204-315 元 /㎡/ 月),租用率 85%。租金定价逻辑: 楼层差异:L1 层核心区(轻奢、珠宝)租金 10.5 元 /㎡/ 天,L3 层亲子区租金 7.5 元 /㎡/ 天,L5 层体验区租金 6.8 元 /㎡/ 天; 业态差异:零售业态平均租金 8.2 元 /㎡/ 天,餐饮业态 7.0 元 /㎡/ 天,体验业态 6.5 元 /㎡/ 天; 模式创新:对 15 家高潜力品牌(如 meland club)采用 “基础租金 + 流水抽成” 模式(流水≥50 万元 / 月抽成 8%),租金收入同比增长 9%,其中亲子、餐饮业态租金贡献占比 48%。 2024 年 租金收入:1.12 亿元,同比增长 15%,坪效 1.8 万元 /㎡。增长核心: 品牌优化:淘汰 15% 低坪效品牌(如传统家电、大众女装),引入 8 家首店品牌、6 家区域连锁品牌,核心零售区(L1 层)坪效提升 22%,租金达 11.2 元 /㎡/ 天; 政策灵活:对租期≥3 年的优质品牌(如 Coach、Wagas)提供 5%-8% 租金优惠,品牌续约率达 78%,保障租金稳定性; 成本控制:上线 “智能能耗监控系统”,运营成本降低 12%,租金净利润率提升 3 个百分点。 2025 年规划 目标租金增长 18%,核心策略: 业态溢价:提升轻奢零售、文化体验业态占比至 35%,L1 层轻奢区租金目标 12.5 元 /㎡/ 天,文化体验区租金目标 8.5 元 /㎡/ 天,实现租金溢价 15%-20%; 首店扶持:对城市首店、区域首店分别提供 6 个月、3 个月免租期,同时给予 300-500 元 /㎡装修补贴,目标首店品牌租金贡献占比提升至 25%; 增值服务:为品牌提供 “会员数据共享 + 精准营销” 服务,收取 10%-12% 营销服务费,计划补充租金收入 800 万元。 四、品牌调整数据 2023 年 品牌调整:引入 22 个新品牌(含 3 家区域首店:如霸王茶姬城南首店、太二酸菜鱼新南首店),涵盖网红餐饮(8 家)、亲子体验(5 家)、生活服务(4 家);淘汰 18 家低效品牌(传统零售 10 家、大众餐饮 8 家),优化营业面积 1800㎡。 重点板块:L3 层打造 “亲子成长区”,集聚 meland club、杨梅红等 5 家亲子品牌,年客流 450 万人次,销售额 1.5 亿元;B1 层优化餐饮结构,网红餐饮占比从 30% 提升至 50%,客流增长 28%。 2024 年 品牌汰换率 16%,聚焦 “品质升级 + 文化融合”: 新增品牌:引入区域首店 5 家(Manner 咖啡、观夏香薰快闪店等)、本土文化品牌 3 家(蜀绣文创店、交子文化 IP 店),潮流零售、文化体验业态占比从 25% 提升至 32%; 优化调整:压缩传统零售面积 2000㎡,L2 层引入 “密扇”“无用” 等设计师女装品牌,L4 层打造 “川西文化体验区”,引入川剧小剧场、非遗手作工坊; 运营成效:首店品牌年销售额 1.2 亿元,文化体验业态关联消费占比提升至 22%,会员复购率达 58%,同比提升 10 个百分点。 2025 年计划 核心方向 “轻奢深化 + 文化体验扩容”: 品牌引入:计划引入城市首店 2 家(奈尔宝家庭中心城南首店、WeWork 共享办公区域首店)、国际轻奢品牌 1 家(TORY BURCH 奥莱店),首店数量累计达 18 家; 业态优化:L5 层新增 “高端健康管理区”(引入泰康拜博口腔、爱康国宾体检),文化体验业态面积从 3000㎡扩展至 5000㎡,占比提升至 35%; 汰换控制:品牌汰换率控制在 12%,重点淘汰坪效低于 400 元 /㎡/ 月的传统零售品牌,释放空间用于高潜力业态。 五、战略调整与行业地位 资本投入 2024 年:投入 1.5 亿元,重点用于三大板块 —— 数字化升级:搭建 “智慧数据中台”(投入 600 万元)、上线 “智能停车系统”(投入 800 万元),运营效率提升 30%; 空间改造:L1 层轻奢区装修、L3 层亲子区场景优化(合计投入 8000 万元),L4 层文化体验区建设(投入 3000 万元); 营销推广:首店开业、文化活动营销(投入 2600 万元),品牌曝光量超 5000 万人次。 2025 年预留 1.2 亿元:用于国际品牌招商补贴(4000 万元)、年度 “天府文化节” 打造(3000 万元)、会员体系升级(2000 万元)、跨区域营销(3000 万元),强化 “城南文化品质商业” 定位。 数字化进展 会员规模:截至 2025 年 6 月,凯德星会员超 85 万人,年增长 35%,其中金卡及以上高净值会员 5.2 万人,占比 6.1%;私域流量(企业微信、社群)覆盖 20 万人,私域交易规模超 3.5 亿元,占总销售额 6%。 数字化工具: 上线 “凯德天府” 智能小程序,集成 AR 导航、智能寻车、会员积分兑换功能,用户活跃度达 45%,顾客满意度提升至 88%; 数据中台实现 “客流 - 销售 - 会员” 数据联动,为品牌提供 “客群画像 + 选品建议”,合作品牌销售额平均提升 15%。 行业坐标 业绩表现:2024 年销售额增速 12.5%,高于成都城南商业综合体均值(9%),在金融城 - 新南板块商业项目中,客流增速(13.5%)、租金增速(15%)均位居前三;2025 年上半年销售额增速 18%,领跑区域同类型项目。 定位优势:以 “天府文化 + 品质生活” 为差异化定位,填补城南 “文化体验 + 家庭消费” 商业空白,获评 2024 年度 “成都商业文化融合标杆项目”“城南家庭喜爱商业综合体”,是区域内家庭客群、年轻商务客群的核心消费目的地。 核心挑战: 竞争压力:武侯大悦城、招商大魔方等项目持续强化亲子、潮流业态,需进一步提升文化体验的独特性(如深化川剧、交子文化 IP); 客群迭代:年轻客群对 “沉浸式、社交化” 需求升级,需加快 VR 体验、沉浸式剧场等业态落地,同时优化数字化服务(如定制化活动推送),巩固客群粘性。 数据来源:北京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数据库 |
|||||||||||||||||||||||||||||||||||||||||||||||||||||||||||||||||||||||||||||||||||||||||||||||||||||||||
![]() |
|||||||||||||||||||||||||||||||||||||||||||||||||||||||||||||||||||||||||||||||||||||||||||||||||||||||||
2025-10-2![]()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