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手机移动微站
  
转繁体
首页   财政金融  
债务化解,箭在弦上
   日期 2025-5-2 

债务化解,箭在弦上

 谭逸鸣 云阿云智库•财政金融课题组

导读:2023年以来化债线索清晰,中央释放积极信号,财政聚焦地方债试点置换隐债,AMC 和险资也动作频频,值得关注。全文4400字,由云阿云智库财政金融课题组资料整理。

本文聚焦:

1.今年以来化债的几条线索

年初以来,针对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涉及以下几条线索:

最早,财政部公布的政协委员答复函、原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接受采访的发言提到“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有序开展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今年积极关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缓释的基调初步奠定,政策动向初显眉目。

进入7月以来,更多更为积极的信号发出:

2023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2022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提到:“督促省级政府加大对市县工作力度,立足自身努力,统筹资金资产资源和各类政策措施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逐步降低风险水平”、“对新增、少报漏报隐性债务和化债不实等问题及时查处、追责问责”。

2023年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

2023年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在2023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上提出,“统筹协调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

至此,可以看到,关于制定实施系统性的化债方案,综合涉及财政、金融、国资及各地方政府部门的共同协调。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一揽子化债方案”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后续会议上亦强调统筹金融资源支持化债工作。由此,市场的情绪也显著提升。

关于财政方面,主要聚焦地方债试点置换隐性债务:在年初化债总基调的引领下,政策在逐步孕育。2023年初以来多个区域的官方表述中提及“积极争取化债试点”;包括贵州省、青海省、湖南省及安庆市等区域。

2.AMC和险资亦有所动作

除了财政空间外,AMC参与平台资产盘活及债务纾困亦是点对点化解债务风险的化债方式。

今年以来,长城资产、信达资产频繁与各地政府开展拜访交流活动:长城资产先后与柳州、浙江、河南、山西、广西、内蒙古等区域交流工作,信达资产与贵州、山东、湘潭等区域开展合作,特别针对贵州及山东区域组建了金融专家团,开展精准对接合作。

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大背景下,引入保险资金亦可成为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的方式之一;2023年7月,曲江新区与中国人寿合作的百亿保债投资计划全面落地,对西部地区引入险资具有标志性意义。全国各地今年来亦有积极吸引险资的举措,浙江、山西、河南等地均推出方案,与保险资金进行项目对接。

从今年以来政策自上而下的安排,以及当前自下而上的线索来看,债务化解工作,箭在弦上,进一步的落实推进或可积极期待,我们密切关注,期间的参与博弈机会值得关注。

风险提示:城投口径偏差;部分数据缺失所导致的偏差;宏观经济、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区域及平台评价的主观性。

报告目录

一、今年以来化债的几条线索

二、AMC 和险资亦有所动作

三、小结

四、风险提示

2023.7.24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一揽子化债方案”后,市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工作的关注度进-步提升,今年的政策空间如何化解债务风险的方式应当如何考虑本文聚焦于此。

一、今年以来化债的几条线索

年初以来,针对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涉及以下几条线索:

最早,财政部公布的政协委员答复函、原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接受采访的发言提到“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有序开展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今年积极关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缓释的基调初步奠定,政策动向初显眉目。

进入7月以来,更多更为积极的信号发出:

2023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2022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提到“建立健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督促省级政府加大对市县工作力度,立足自身努力,统筹资金资产资源和各类政策措施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逐步降低风险水平”、“对新增、少报漏报隐性债务和化债不实等问题及时查处、追责问责”。

2023年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

2023年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在2023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上提出,“统筹协调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

至此,可以看到,关于制定实施系统性的化债方案,综合涉及财政、金融、国资及各地方政府部门的共同协调。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一揽子化债方案”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后续会议上亦强调统筹金融资源支持化债工作。

由此,市场的情绪也显著提升。

关于财政方面,主要聚焦地方债试点置换隐性债务:

在年初化债总基调的引领下,政策在逐步孕育。

2023年初以来多个区域的官方表述中提及“积极争取化债试点”:包括贵州省、青海省、湖南省及安庆市等区域。

进一步聚焦来看:

第一,历史上发了多少?

第一轮:2015-2019年,共发行置换债12.36万亿元。分省份来看,江苏、贵州、辽宁、浙江、湖南等区域拿到相当大规模的置换债,规模均在7000亿元以上。

第二轮 2020-2022年,试点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债共发行1.04万亿元。分省份来看:北京、广东发行用于置换隐债的再融资债规模领先,规模高于1000亿元,与其有率先实现隐债清零的目标有关(上海同理);

其次便是辽宁、重庆、天津、贵州、四川、山东等区域,与其本身债务规模或压力相对较大有关。

第二,当前还剩余多少空间,省际间腾挪机制如何体现?

1)从全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角度出发:

根据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关于提请审议批准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议案的说明》,“2014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4万亿元,加上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新增限额0.6万亿元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6万亿元。对债务余额中通过银行贷款等非政府债券方式举借的存量债务,通过三年左右的过渡期,由地方在限额内安排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即扣减已批准发行的1.06万亿元后,有14.34万亿元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来进行置换。

在扣减2015-2019年、2020-2022年两阶段分别发行的12.36万亿元及1.04万亿元后:截至2022年末,剩余可用于置换隐债的再融资债理论额度还有0.94万亿元。

2)另外,还可以从全国各省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余额的空间来看:

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余额空间可构成可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债发行规模的理论上限。2022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37.65万亿元,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5.04万亿元,全国限额-余额空间为2.61万亿元。

分省份来看,上海、江苏、北京、河北、河南、广东等省市的限额-余额空间较充足,湖南、重庆、天津、甘肃等区域的空间相对紧张。

由于地方债限额存在“收回再分配”机制,各省的限额-余额空间不完全等同于可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债发行规模的实际上限。

观察区域“收回再分配”情况可发现,被“收回”区域往往是限额-余额空间较充裕的区域(如上海、北京、河南、广东等),被“再分配”区域往往是限额-余额空间较窄的区域(如新疆、贵州、重庆、湖南、天津等)。

二、AMC 和险资亦有所动作

除了财政空间外,AMC参与平台资产盘活及债务纾困亦是点对点化解债务风险的化债方式。

今年以来,长城资产、信达资产频繁与各地政府开展拜访交流活动:长城资产先后与柳州、浙江、河南、山西、广西、内蒙古等区域交流工作,信达资产与贵州、山东、湘潭等区域开展合作,特别针对贵州及山东区域组建了金融专家团,开展精准对接合作。

此外,地方AMC亦有作为:湖南财信资产此前便实施了债务平滑方案,及对平台公司提供了不少的短期流动性支持,后续将继续提供相关支持;今年5月,陕西金资与延安市签订合作协议。

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大背景下,引入保险资金亦可成为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的方式之一;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成本低、规模大的特点,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需求较为匹配。

2023年7月,曲江新区与中国人寿合作的百亿保债投资计划全面落地,将长期限、大金额、低成本的保险资金投入文旅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对西部地区引入险资具有标志性意义。全国各地今年来亦有积极吸引险资的举措,浙江、山西、河南等地均推出方案,与保险资金进行项目对接。

从今年以来政策自上而下的安排,以及当前自下而上的线索来看,债务化解工作,箭在弦上,进一步的落实推进或可积极期待,我们密切关注,期间的参与博弈机会值得关注。

三、小结

1.今年以来化债的几条线索

年初以来,针对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涉及以下几条线索:

最早,财政部公布的政协委员答复函、原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接受采访的发言提到“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有序开展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今年积极关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缓释的基调初步奠定,政策动向初显眉目。

进入7月以来,更多更为积极的信号发出:

2023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2022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提到:“督促省级政府加大对市县工作力度,立足自身努力,统筹资金资产资源和各类政策措施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逐步降低风险水平”、“对新增、少报漏报隐性债务和化债不实等问题及时查处、追责问责”。

2023年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

2023年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在2023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上提出,“统筹协调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

至此,可以看到,关于制定实施系统性的化债方案,综合涉及财政、金融、国资及各地方政府部门的共同协调。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一揽子化债方案”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后续会议上亦强调统筹金融资源支持化债工作。由此,市场的情绪也显著提升。

关于财政方面,主要聚焦地方债试点置换隐性债务:在年初化债总基调的引领下,政策在逐步孕育。2023年初以来多个区域的官方表述中提及“积极争取化债试点”;包括贵州省、青海省、湖南省及安庆市等区域。

2.AMC和险资亦有所动作

除了财政空间外,AMC参与平台资产盘活及债务纾困亦是点对点化解债务风险的化债方式

今年以来,长城资产、信达资产频繁与各地政府开展拜访交流活动:长城资产先后与柳州、浙江、河南、山西、广西、内蒙古等区域交流工作,信达资产与贵州、山东、湘潭等区域开展合作,特别针对贵州及山东区域组建了金融专家团,开展精准对接合作。

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大背景下,引入保险资金亦可成为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的方式之一;2023年7月,曲江新区与中国人寿合作的百亿保债投资计划全面落地,对西部地区引入险资具有标志性意义。全国各地今年来亦有积极吸引险资的举措,浙江、山西、河南等地均推出方案,与保险资金进行项目对接。

从今年以来政策自上而下的安排,以及当前自下而上的线索来看,债务化解工作,箭在弦上,进一步的落实推进或可积极期待,我们密切关注,期间的参与博弈机会值得关注。

四、风险提示

1.城投口径偏差。本文所采用的城投口径系非传统产业类的广义城投口径,较传统意义上的城投,口径更为广泛。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2.部分数据缺失所导致的偏差。由于部分城投公司历年年报数据缺失,或会导致相关指标计算有偏差。

3.宏观经济、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区域及平台评价的主观性

   关注 88    返回
征收房地产税,为什么中国如此谨慎?
债务化解启示录
 
 
关注官方手机微站
  
   
 
公司简介      咨询热线:13910949198(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网站版权归  【北京云阿云互联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所有      技术支持
TOP